科技魔方

消费开始决定生产了!

魔方快报

2019年03月11日

  文/金建方

  传统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生产决定消费。在工业社会中,这项认知是成立的。

  如今,人类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均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经济学的逻辑关系正在被颠倒,实践告诉我们:消费开始决定生产了!

  当今中国,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亟需大规模消费创新活动来拉动经济成长。本文在分析当代经济运行特点后,亦提出如何实行消费创新的相关建议。

  生产方式

  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传统工业社会中,生产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工业企业以工厂为主体,构建起由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组建在一起的销售网络。工厂既是生产中心,也是经营中心,还是销售中心。

  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需要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创造更大利润。规模化生产是其主要方式。在利益驱动下,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不良后果,将无法避免。

  传统生产方式和产品经营的起点,是从人员招聘和原辅材料的采购开始,经大规模生产后再通过广告宣传和营销推广,通过自身的销售渠道把产成品销售出去。这一模式已经落后。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新兴的经营模式则是从满足客户或消费者需求开始,围绕着订单组织生产,再将产成品按订单分解开,从全球供应链一层一层地传到生产供应链的上游。这种生产方式,要求工厂场地和设施尽可能多功能化,能够同时生产不同产品,并且要求库存量减小,产出速度加快,物流供应更为及时。

  新兴产业开始摆脱传统经营模式,把产品的工业生产和部分研发工作分包出去,逐渐组建起全球供应链。著名品牌的产品供应企业,放弃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把公司的主要资源集中到产品的研发、营销和销售业务上,集中到客户资源或市场资源的经营上,因此而取得了巨大成功。

  以工业生产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悄然改变。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权,开始转移到市场资源拥有者——营销渠道和销售企业手中。这直接意味着:世界资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基础——工业资本的主导地位,正在逐步消失。

  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为标志,人类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并向未来生态社会逐步过渡。

  市场经济体的结构与运行

  市场经济体主要分为两方面和四个部分。供给方面由生产要素与生产流通两个部分组成。消费方面由购买力和消费需要两个部分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

图片1.png

  单线箭头标示资源流转方向;双线空心箭头标明货币流转方向。

  从上图看到:市场经济体是一个双向对流的循环运行体。产品(服务)生产与供应过程,必须通过交换货币这一媒介的对向流通,才能真正完成。而交换货币的流转过程,正是价值实现与价值规律的作用过程。

  生态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共有七种,它们是劳动、技术、信息、管理、土地、环境和资本。

  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实行各种组合,进入从初级产品(服务)到最终产品(服务)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产出与供给。然后,产出成果经过交换,进入到消费领域、投资领域和生态补偿领域,最终又能转化成为生产要素。这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完整过程。

  需求是由消费者的消费需要和消费者的购买力(货币支付能力)这两个部分共同组成,我们把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要称之为“需求”。

  货币循环与产品服务循环的方向,正好相反。货币则从购买力出发,通过消费购买,进入到生产与流通领域,最后变为要素收入,返回到购买力之中。

  这里要注意:从购买力(货币支付能力)重新返回土地、环境和资本要素的那部分货币,则是赢利性质的货币,主要用于财富的再增值。它们代表人类已经创造的那部分财富(例如机械、设备、厂房、基础设施、植被、环境改良等),又进入新的一轮供给和交换的循环之中。

  商品价值从本质上讲,就是生产要素在经济体中实现循环运行的平衡机制。它是一个全过程,其中包括要素形成、要素组合、组合后产出、产品的交换、产品的消费,还有消费后实现的转换。我们应注意不能将这个过程割裂,把价值的形成只限于在“产出”这一个环节上。

  认识到消费活动又能转化为生产要素,以及其对价值循环再生过程的不可或缺性,非常重要。

  理解这一点,就可以解释市场资源的形成与拓展,能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了。同样,它还可以解释,当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替代人类而从事大部分的劳动后,商品价值又是如何形成并发生作用。节约尚俭,合理消费是新型经济体的一个显著特征。

  价值规律是维护国民经济运行通畅与协调平衡的经济规律。它也是生态体运行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具体表现。生态价值规律的作用方式如下图:

图片2.png

  图2价值规律作用传导的循环与平衡过程,从市场需求开始

  生态价值规律的作用起点、方向和程序是:市场需求决定商品服务的产出(包括品种和效率);产出决定要素组合;要素组合(包括要素的质量和数量)决定要素的收入;要素的收入决定要素的形成;要素的形成,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决定消费方式,以及人口的生育和教育方式;而消费方式、人口数量和质量以及收入与其他支付能力,又决定了市场需求,包括需求倾向、结构和数量;从而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运行与发展过程,同时在整体上推动并调节国民经济活动。

  价值规律主要是通过“交换货币”的流转,推动上述决定性作用的逐次传递。交换货币流转方向与要素转化为商品服务的流转方向正好相反。但是,它却与价值规律的作用方向一致。价值规律还要通过“赢利货币”的周转,配置要素资源,调节供给与需求结构的平衡。

  交换货币(一般等价物)主要是用来满足人类消费需要和相关供应活动的货币;而赢利货币(资本形态、投资交易和消费融资),则是用于满足人类财富增值需要及相关活动的货币。交换货币实行等价交换原则。赢利货币则实行“将本求利”式的回报原则。交换货币和赢利货币是价值规律两只看得见的手。价值规律依靠这两种货币协调性的流转,而不断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维护经济体运行的通畅与平衡。

  消费创新的关键性作用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出两个结论:

  (1)在后工业时代乃至未来的生态社会中,将实行“消费”决定“生产”的经济运行原则。

  (2)价值规律作用的起始点与回归点均是消费。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因此,不应该把消费理解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终点。

  生态经济学认为,消费活动不是生产供应的终点。消费一定会转化,成为生产要素的再生机制,对生产要素具有补充和提升作用。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讲,消费对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密切关联,与文明素养密切关联。

  创新是经济成长的不竭动力。创新活动可以发生在生产要素、生产交换、消费与购买力等任何一个环节上。

  在生产要素领域,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技术发展,获取信息知识,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有效配置资金,充分利用资源。

  在生产交换领域,创新活动使要素组合更趋合理,产出服务更为有效。创新活动加速产品的创新与升级换代,并提供新型商业服务、生产服务、金融服务与物流仓储服务等等。

  在购买力领域,创新活动可以扩大收入渠道,提升财产价值,促使支付活动更为便利有效,从而增加了社会财富,扩大了整体购买力。

  例如,当今社会流行的金融理财服务;民众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的投资行为;以及各种支付行为上的创新活动(诸如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等),均可以扩大社会的购买力,并使得购买过程更为便利和有效。

  在消费需要领域,创新活动可以提供新型消费服务,引导社会发展方向,提升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水准,带动生产交换的创新活动,从而引领生产要素与购买力的创新活动。

  商品市场的基本属性是:“自主决定”和“竞争选择”。“自主决定”与特定的财产权相关联。“竞争选择”则与市场规则的制订和监管相关联。企业通过自主决定与竞争选择方式,满足了社会消费需要,实现了有效供给。现代社会消费活动,正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传导,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引领作用。

  所以说,在后工业社会的市场条件下,消费领域的创新活动,是其他创新活动的引领者。在实践中,人们可以体会到:不能最终转化为市场需求的创新活动,很难被社会认可,也无法形成特定的社会商品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讲:消费创新是推动经济成长的原始动力。

  由消费活动引发的市场交换过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市场资源”。市场资源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是“财富”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市场资源的形成与拓展进行有效的规划,就能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引导与推动作用。这也是当代政府管理经济,应选择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中国所需要的消费创新

  历经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在物质供给和基础设施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明显的短板已经不多了。但是,中国在精神信仰与相应的文化活动方面,在文明素质与行为规范方面,在大规模生态环境改造与建设方面,在民众互助与自治方面,以及在综合性社会服务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的现行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亟待进行各种改进与创新,并以此来引领新的消费潮流。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们在物质财富方面的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社会交往上,以及自我实现上的需求。

  中国需要思想理论上的创新,要为实现全面的社会变革做好充分准备。在现阶段,中国需要克服各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消费经济各方面实行大规模的创新活动,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选编自人民东方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人类的使命》一书,作者为世界生态社会科学协会会长、上海超序系统研究所研究员)

+1

来源:中国商业期刊网 作者:新商业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