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智能机器人虽好但并非是万能的!

人工智能

2019年08月14日

1.jpg

  近日,日本《工业界》杂志刊登一篇关于机器人展望的文章;该文认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到2030年机器人将具有较高的智能,届时智能机器人将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人类社会将迎来一个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可以说是机器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机器人是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功能的机器,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集成了运动学与动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控制与传感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理论与技术。智能机器人可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自主地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任务,比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机动性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鼻子、触角等动起来。由此也可知,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感觉、反应和思考。

  智能机器人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用人类语言同操作者对话,在它自身的“意识”中单独形成了一种使它得以“生存”的外界环境--实际情况的详尽模式。它能分析出现的情况,能调整自己的动作以达到操作者所提出的全部要求,能拟定所希望的动作,并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和环境迅速变化的条件下完成这些动作。当然,要它和我们人类思维一模一样,这是不可能办到的。不过,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为智能机器人在这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许多科学家认为,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方向是,给机器人装上“大脑芯片”,从而使其智能性更强,在认知学习、自动组织、对模糊信息的综合处理等方面将会前进一大步。虽然有人表示担忧:这种装有“大脑芯片”的智能机器人将来是否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甚至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其实这类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就智能而言,目前智能机器人的智商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商,而智能机器人的“常识”比起正常成年人就差得更远了。早在1990年,中国科学家周海中教授在《论机器人》一文中就指出:机器人并非无所不能;它在运算速度和记忆功能方面可以超越人类,但在意识、推理等方面不可能超越人类。前不久,日本科学家广濑茂男教授也指出:即使机器人将来具有常识并能进行自我复制,也不可能对人类造成威胁。

  机器人的概念、结构、方法、技术都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它的升级而升级,随着它的深入而深入。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核心,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载体;而智能机器人可谓是这二者有机结合的的产物,也是这二者融合发展的结果。以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全球工业带来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其中智能机器人技术有望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领头雁”。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推动传统的工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领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智能机器人作为一种包含相当多学科知识的技术,几乎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所产生的。而智能机器人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领域和岗位都需要智能机器人参与;这使得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也越来越频繁,还使得对智能机器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以及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智能机器人必将走进千家万户,更好地服务人类和造福人类。

  虽然智能机器人未来在各行各业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它也并非是万能的。现在社会上一些人对智能机器人有所迷惑,他们认为智能机器人无所不能;这些人是从电影、电视、小说中认识智能机器人的,他们眼中的智能机器人是神通广大的万能机器,当他们看到现实的智能机器人时,他们就会大失所望。其实智能机器人现在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它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文/吴泽辉 (作者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1

来源:科技魔方 作者:吴泽辉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