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涨价卖不动不涨不赚钱 家电“涨价潮”苦了谁?

行业报道

2021年05月24日

  进入炎炎夏日,本是家电业的销售旺季,然而近期家电“涨价潮”却为难了消费者。

  2021年以来,国内各大家电企业均陆续发表了涨价通知。

  先是TCL宣布于今年1月对冰箱、洗衣机、冷柜涨价5%-15%;2月,美的冰箱则发表了涨价通知函,将对美的冰箱产品价格上调10%到15%。此外,海尔、小米、格力等多个企业的家电产品价格也纷纷上扬。

  根据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开年以来,国内冰箱市场均价累计平均上涨13%,洗衣机市场均价累计平均上涨11%。同时,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Q1冰箱线上、线下整体价格涨幅分别为11.4%和15.9%。

  家电巨头纷纷提价

  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这一轮的冰箱、洗衣机等白电产品价格纷纷上涨,与去年电视价格上涨原因一致,均是迫于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8%,环比上涨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24.9%,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5.2%,加工工业价格上涨5.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23.3%。

  我们知道,家用电器常见材料为铜、铝、合金等,其中铝的价格上涨了30%左右,铜价上涨了38%,合金价格涨幅最为明显,达到了48%,不锈钢上涨了45%左右,因此面对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选择适当的产品提价无非是最简单、最直接的缓解经营压力方式。

  自今年1月起,已有包括博途照明、奥克斯空调、志高空调、海信、TCL等多个品牌陆续调价。针对上游产业链的施压,格力电器曾表示,原材料涨价对公司的影响有一定滞后性,后续原料价格如果继续上涨,将会带来一定压力。

  海尔智家则表示,大宗原材料与零部件价格全面上涨影响家电产业毛利率,公司通过调整终端价格等措施对冲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此外,受制于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上涨的双重打击,部分智能家电也涨价不少。

  以电视为例,市场调研公司NPD数据显示,与去年夏天相比,大尺寸电视的价格也已经上涨约30%。

  比如:一直以价格厚道著称的Redmi,旗下的Redmi 86英寸电视,因为原材料价格影响,两个月内涨价了2000元,从首发价的7999元调整至目前的9999元,涨幅超过25%。

  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产品涨价有利有弊,终端产品涨价会提升产品的平均毛利,但最大的问题是产品涨价后,销量是否会受到影响。对于大部分消费者而言,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件家电属于刚需产品,但若持续涨价,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或许会起到抑制作用。

  头部企业或受益

  有业内人士认为,家电厂商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首选方式是提高商品销售价格,将成本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成本压力,或有助于加速行业出清,提升行业集中度,推动家电产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京东家电联合中怡康发布的《五一家电换新趋势白皮书》显示,高品质家电消费近年来迅速崛起,高端、智能、健康、套系化、细分化等众多“换新”关键词贯穿整个家电消费市场。


            涨价卖不动,不涨不赚钱,家电“涨价潮”苦了谁?

  数据显示,2020年智能家电市场规模达2727亿元,占整体家电市场规模的43%;中国集成厨电零售量达到了324万台,其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4%。同时,调研也显示,有46%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守护全家人健康”的产品。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李金灿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成本快速上涨对家电龙头短期有一些负面影响,长期看基本没有影响。业内集体涨价时,一线品牌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强,风险抵御能力更为突出;而对于二三线品牌或者中小企业来说,成本上涨意味进一步降低价格优势。

  毫无疑问,在今年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对于众多家电企业和商家而言,经营的挑战性与多变性会进一步加剧。有观点认为,市场的成本价、出厂价以及零售价的三价大部分时间会保持一致,对于一些头部企业来说,为了趁机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会通过推出一些新的、高性价比品牌,采取零售价贴近成本价的手段促销,侵蚀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总而言之,整个家电产业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局面整体均呈现出一轮复杂而多变的走势。无论是下半年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还是未来一两年的市场走势和变化,仍然还处在一轮持续的变化之中。

  对于所有企业和商家来说,如果不能随时针对市场变化和调整做出快速的决策和经营,很容易会面临高风险、高成本、高库存、低需求导致的经营困局。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随着经济逐渐回暖,商品的价格会逐渐走向稳定,短期内则应该警惕市场部分过度的炒作行为。

+1

来源:科技说说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