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75寸电视成线上第一尺寸 这并非彩电产业转型的拐点

大型家电

2023年07月12日

  75寸大屏电视,在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间,成为彩电线上市场“第一尺寸”,占比达到23.7%。这一现象背后,家电圈认为:还要分析具体原因,并不能认为是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价值拐点。

  彩电产业回暖了?彩电企业价值新拐点来了?

  面对已经过去的618年中大促,以及结束的2023年上半年市场争夺战,不少媒体和业内人士盘点和梳理彩电市场时,都颇为痛苦:一是,彩电消费市场确实没有什么亮点,无论是大屏、高端,还是游戏电视、艺术电视都不是热点了;二是,彩电市场的出货量稳稳下滑,没有一点止跌反弹的迹象,且零售额增长并不能缓解众多厂商的生存焦虑。

  在这一局面之下,一些彩电厂商仍然找到了新的亮点。那就是,在今年618年中大促期间,在线上彩电市场上,75寸大屏电视,成为所有产品销售结构中的第一尺寸。

  奥维云网线上推总数据显示,2023年618期间(2023.05.29至06.18),中国彩电线上市场零售量为249.9万台,同比下降12.9%;零售额为79.7亿元,同比增长5.1%。但75英寸及以上尺寸产品零售量占比达到34.9%,较去年同期增长15个百分点,而75英寸则以23.7%的零售量占比成为第一大尺寸。

  与32寸、55寸,以及65寸等尺寸的电视相比,75寸的市场占比提升,在不少彩电企业眼中,是一个积极信号。原因正是,75寸大屏电视的画质、音质,以及清晰度、刷新率、视角等性能方面,用户的体验感明显提升,对企业的技术实力考验也很高。最终,有助于培养和推动家庭用户对于85寸、98寸等超大屏电视的消费认知和体验诉求。

  不过,对于75寸成为线上彩电市场销售的第一尺寸,有望成为彩电产业价值转型和消费升级拐点,以及彩电企业对于75寸寄予厚望,希望可以进一步打开大屏向超大屏消费节点等一系列问题,家电圈则持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首先,必须要看到,618大促期间,75寸成为线上电视销售的第一大尺寸,并不意味着消费的升级,而是存在更多的实际因素和原因。

  第一,今年618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销售节点的市场引爆能力差了,同时终端消费的购买热情和谨慎度增加,不敢轻易消费和提前消费了;由此,今年618线上的出货并不只是消费者的购买,还有基于电商平台下沉市场,特别是加盟商OTO平台提货。电商为了数据和业绩,将消费者C端出货与O2O商家提货合并;所以,这并不能认为是线上彩电消费的升级,也不能真正反映年轻一代消费的变化,而是渠道融合后的结果。

  第二,梳理当前京东、天猫平台的75寸电视的销售价格,可以看到与当年的65寸电视成为彩电第一尺寸相似的是,都是大屏电视价格便宜了。即使是不在618促销期间,家电圈看到,75寸电视,TCL、海信、小米,以及雷鸟、Vidda、创维、酷开等品牌,电商的零售价均已经跌破3千元,同时三星、东芝等洋品牌的价格也只有3、4千元。如果是在618大促期间,75寸电视的价格应该会更便宜。可以看到,75寸电视的出货增长,并不只是消费升级还有产品的降价让利和优惠普及。

  其次,必须要清楚,对于彩电企业来说,无论是三星、lg、索尼等外资品牌,还是海信、TCL、小米等国产品牌,都离不开规模化出货的基础。简单来说,没有出货量支撑的出货额增长和盈利能力提升,是难以持续的,也是奇怪的。任何企业的转型,以及经营的变革,都离不开市场主流消费群体的支撑,以及竞争环境和格局的动态变化。

  一直以来,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和主体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规模化占据主导的,还是中低端消费群体。近年来亮点不断的中高端精品、套系转型,也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对于中国市场上的中外彩电企业来说,一味地追求彩电产品的销售尺寸大屏化、超大屏化,并不是中国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的重点。

  正面案例就是索尼电视。在中国市场,索尼一直是高端品牌的形象。但是最近几年来,索尼电视的价格明显出现一轮亲民化的走势和顺应。特别是通过在游戏电视等差异化品类上,贴近中国用户,不断走出了亲民化、功能化的迹象。

  反面案例则是三星电视。在中国市场上,三星也一直以高端品牌自居,但是其坚守高价格定位,而且主推产品偏离中国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和认知。导致其在最近几年的中国彩电市场上“只闻其声,不见其身”。虽然贵为全球第一的彩电品牌,但在中国市场上却连小米等低端品牌的影响力都没有。

  对于彩电企业来说,显然在消费市场这一存量市场的拓展,只能“规模利润”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还需要在商用市场展开新的拓展和探索。

+1

来源:家电圈 作者:孔余

延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