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魔方

苹果,救国内XR于水火

AR/VR

2024年03月01日

  苹果的强势入场,给国内XR从业者们在软件、硬件、应用生态等多个层面带来一些可参考的方向。

  文|周享玥

  编|周路平

  2月中下旬,当文生视频模型Sora在人工智能圈引起巨震时,苹果的首款空间计算产品Vision Pro也正式发售,并在全球消费端和国内XR圈子里迎来前所未有的关注。

  Vision Pro 是苹果继iPhone 之后最具野心的革命性产品。半年多前,当这款产品第一次在WWDC上对外亮相时,苹果CEO库克曾将其比肩Mac之于个人计算时代、iPhone之于移动计算时代的意义,认为Vision Pro将带领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计算技术时代——空间计算时代。

  不过,这款野心勃勃的产品,似乎并没能在消费市场实现高开高走。从月初的“一机难求”,到近期“退货潮”、“代购价格回落”等消息迭起,短短几周内,Vision Pro就实现了消费端的境遇大翻转,用户评价也褒贬不一。

  相比之下,产业端的反应则要积极得多。多位业界人士告诉数智前线,虽依旧难言完美,但作为苹果第一款量产的MR产品,Vision Pro还是比较符合业界期望,代表了行业目前最顶级的技术和水平。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款集大成的苹果产品,到底给国内XR创业者,带来了哪些启示?国内XR圈,又将走向怎样的新一轮变革和增长?

  01

  口碑“翻车”,还是行业“天花板”?

  Vision Pro的开局堪称完美,不仅早早被苹果CEO库克定义为“明日科技”,备受业界瞩目,正式发售时,还一度出现“一机难求”现象。即便是3499 美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起的超高定价,也没能阻挡果粉们的购买热情。

  1月19日,Vision Pro在美国预售,仅18分钟首批库存即宣告售罄,2小时后,预订的发货日期已排到三四月份。2月2日开售当天,美国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苹果商店门口更是从凌晨四五点开始,就排起了长队,其中不乏从世界各地打飞的前往抢购的人士。

  资深MR开发者、小签科技CEO苏砚是国内较早入手Vision Pro的用户之一,几乎是产品开售的36小时内, 她就已经上手体验。而在持续使用Vision Pro几周后,苏砚告诉数智前线,这个产品的成熟度超乎她的想象,“如果说微软2016年发售的第一代HoloLens还只能打到4分左右,Vision Pro的成熟度则已经达到9分”。如今,她的微信头像也换成了Vision Pro的图片。

  在XR行业深耕9年之久的亿境CEO石庆也认为,“Vision Pro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做到了目前的业界Top”。在消费端,同样不乏称赞之声,不少用户表示,Vision Pro带来了“颠覆性的感官体验和交互方式”,是自己目前体验过的最好的XR产品。

  比如,在显示上,借由两块单眼分辨率超4K的索尼Micro OLED显示屏'>LED显示屏,搭配强大的M2+R1双芯片架构,以及12颗摄像头、5颗专用传感器,Vision Pro几乎达到了市面上最强的显示效果,不仅清晰度在一众头显设备中一骑绝尘,在显示真实世界的能力上,也远超已经迭代多款的Quset 3。

  独特的“眼球追踪+手势识别”交互方式,则是业界公认的Vision Pro另一个亮点所在。不同于其他VR/AR设备中需要借助于手柄或手机进行操作的方式,在Vision Pro中,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手眼交互来对设备进行操控,且追踪精度颇高,即便是一篇文章中单独的一个词语,也能轻松选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套交互目前还不太适用于打字等较为复杂的操作,通过眼球指挥悬浮键盘打字,难以保证效率。

  基于这两大方面的极致创新和优化,Vision Pro实现的一个更为重大的突破点是,库克多次提及的“空间计算”概念真正具像化了——Vision Pro的VST(Video See-Through,即视频透视,通过摄像头将外界的景象呈现在屏幕上的显示方式)已基本达到一种可用的程度,能让用户在体验虚拟世界的同时,实时观察到现实世界,且没有任何可感知的延时。

  但亮点之外,业内对Vision Pro吐槽同样不少。比如,对近视用户不够友好,必须佩戴隐形眼镜或额外花上约1000元定制镜片。又比如在重量和久戴容易头痛或视觉疲劳的问题上,Vision Pro并没有摆脱掉传统AR/VR眼镜的技术桎梏。

  内容上也还极度缺乏,需要应用生态的逐步建立。虽然Vision Pro刚推出时,苹果就曾表示,该头显有超过600个应用可用,但这距离真正能够满足用户需求,显然还有很大差距。而且这些应用普遍较为简单且需付费下载,性价比并不算高。

  苏砚观察,Vision Pro里已有的应用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从iPad转过来的内容;一类是从VR转过来的内容;还有一类则是基于Vision Pro空间计算的特性,原生开发的内容。其中,原生应用体验最为惊艳,发展潜力最大,却也最为缺乏,“还处于开荒阶段”。

  这样的一个产品,能够吸引不少发烧友和开发者买单,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显然还不够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和性价比。实际上,Vision Pro的C端口碑已经开始分化。尤其随着2月16日Vision Pro尝鲜期到期日的临近(在这之前,买家可以无理由退货),市场上还一度卷起“退货潮”。

  业内人士认为,第一代Vision Pro其实更像是一款面向开发者、果粉和 XR 爱好者的产品,以此来提前验证市场、加速生态建设,预计下一步才是在更轻的重量、更低的成本等上面下功夫,逐渐打开C端市场。

  02

  “救市”的苹果,难做的“平替”?

  在苹果正式发布Vision Pro之前的2023年上半年,XR行业一度遇冷。Meta、微软、腾讯、快手,以及字节旗下PICO等多家国内外大厂在同一时间对XR赛道的密集调整和裁撤,让外界实实在在为这个行业的发展捏了把冷汗。

  行业从业者也感受到了寒意。“尤其是VR领域,确实是进入到了一个阶段性瓶颈期。”Rokid首席科学家周军告诉数智前线,VR产品此前大多定位在游戏场景,靠着沉浸式的游戏体验,获得了不错的用户积累,但最近一两年,这种拉动和吸引效应已经开始明显下滑。

  洛图科技(RUNTO)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消费级VR设备销量仅41.1万台,同比下降51%,反而是AR设备销量一路高涨,达到20.2万台,同比增长了115%。不过,即便如此,中国消费级市场这年的XR设备(包括AR和VR)全渠道销量还是同比下降了34%,为61.3万台;全球XR设备出货量同比下降14.2%,为815万台。

  在这波寒潮下,一些从业者选择了提前离场。而依然坚守的,也愈加理性,大家清晰地认识到,不管是VR还是AR,行业都还在发展早期,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边在B端保住营收,一边慢慢突破更难的C端,是不少企业的选择。

  这种大背景下,2023年6月,苹果Vision Pro的正式发布,可谓恰逢其时。“这为整个XR圈带来了一些暖流。幸好苹果出了,大家的信心又足了一点。”石庆观察,Vision Pro发布后,行业里还一度出现一小波融资热。

  2023年7月,阿里接连入股两家“AR新秀”——致敬未知、奇点临近;国内AR独角兽Rokid 、XREAL、雷鸟创新也纷纷获得巨额融资。而在XR硬件厂商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表现同样不错,比如XR 芯片厂商万有引力就在去年10月完成了价值数亿元的A轮融资。

  更重要的是,库克亲自为Vision Pro包装的“空间计算”概念,正在重燃XR行业的信心,引领一个更加清晰可行的新的方向。尤其是在AR领域,2023年下半年,新玩家和新产品迭出,数据显示,全球XR市场共有15个品牌发布了18款新品,其中VR产品4款,AR产品14款。创维、海信、联想、努比亚、魅族等消费电子品牌也都在纷纷入局AR市场。

  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一向有着很强的号召力。"Vision Pro最大的价值,一是把消费习惯带动起来,二是推动供应链发展起来。”石庆认为,这是目前其他任何哪家XR企业都难以做到的。

  周军则告诉数智前线,苹果的入场,有望带动包括芯片、光学、传感器、操作系统、应用引擎和开发生态等全产业链实现质的飞跃。众多国内AR/VR厂商都将从中受益。

  不过,Vision Pro的技术难度也决定了这款产品,很难在市面上看到竞品或者平替。

  “在iPhone早期,苹果亲自上手的还主要是产品设计、操作系统等,芯片层面则交给了三星帮忙,对产品的差异化把控力相对较弱。”周军告诉数智前线,在硬件等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并且凭借开放的安卓生态,当时的国内外厂商,想要快速跟进,并不算难,甚至还能打出一些差异化。

  但到Vision Pro时代,苹果对全局产业链的深入程度和把控能力显然强得多了。据悉,为了这款产品,苹果投入了 8 年、数十亿美元,光是涉及的专利就超过 5000 项,收购相关技术公司几十余家,几乎从头到尾重构了整个产业链。比如十分重要的芯片、传感器、操作系统、图形引擎等关键组件都是苹果自行研发的,即便是与索尼的合作,也都有不短的产品保护期。

  “相比之下,其他的厂商,有的硬件强,有的软件强,但都比较零散,很少有像苹果这样拥有软硬件一体全套优势的。”在周军看来,这也是Vision Pro难以快速出现平替的关键所在。

  多位业内人士均认可的一个观点是,作为一款从芯片、硬件、操作系统到应用生态都做到了目前顶尖水平的集大成的苹果产品,业界甚至很难能找到平替。

  “你后面可能会看到一堆人在宣传方向上对标苹果,但都差得很远,两年之内出不了真正的平替。”小签科技CEO苏砚认为,这并不是一个、两个单点的技术方案的差距,而是非常系统性的涉及方方面面的巨大差距。

  石庆也告诉数智前线,功能上一对一的平替产品与Vision Pro之间的差距,至少在18个月以上。这其中,光是等待产业链上下游推出对应的产品,比如高通推芯片、索尼的4K屏,就要花上不少时间。

  所以,他希望能先做场景上的平替。他认为,国内XR企业应该先做减法,探索能否将关键场景和关键功能先阶段性地实现,“哪怕比别人差一点,都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定位,把事情先做起来”。

  03

  Vision Pro后,中国XR界何去何从?

  第一代Vision Pro虽还难以在消费市场全面铺开,但苹果的强势入场,足以给XR从业者们在软件、硬件、应用生态等多个层面带来一些可参考的方向。

  “大家都在加快研究Vision Pro,并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一些策略和方向。”苏砚说。石庆则观察到,一些此前离开XR赛道的从业者,也又重新回到了这一赛道。

  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动作是,国内外多家科技公司都在推出MR或带有空间计算特征的产品,MR玩家越来越多。

  比如三星、谷歌、高通正联合开发代号为“Infinite”的MR头显,预计今年下半年亮相。索尼也在前不久的CES2024上,展示了一款尚未命名的全新MR头显,据称主要面向在虚拟空间中操纵和制作产品的创作者和艺术家而设计,将于2024年晚些时候上市。

  而在国内市场,早在去年8月,Rokid就发布了OST个人空间计算平台Rokid AR Studio。创维集团、XREAL也都在今年初推出了空间计算相关产品。而PICO据称将取消原有PICO 5的研发计划,转而研发代号为“天鹅(Swan)”的高端MR头显,对标苹果Vision Pro。

  “MR赛道的雏形已经初步形成。”苏砚表示,虽然过去也有MR的场景和体验,但都是比较碎片化的,并不能真正称之为一个赛道,“直到今天在Vision Pro这款革命性的底层硬件平台的带动下,我们才认为它真正形成了一个赛道。”

  以MR为代表的空间计算设备,将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的主流发展方向,这一点业界已基本形成共识。但细分到具体的实现路径上,行业内还存在着两大路线之争——VST和OST(Optical See-Through,光学透视)。

  业界观察,Vision Pro对VR企业带动颇为明显,大家都在朝着苹果的VST路线和规格看齐,“以前对标Meta,现在对标苹果”,比如PICO据称正在根据苹果的推出,对下一代产品进行调整。而原本就以OST路线为主的一些AR厂商,则依然主打OST路线,但也都在比着Vision Pro的规格,加眼动、加手势、提升分辨率,或者不提高分辨率,就把价格降下来。

  周军告诉数智前线,虽然每家做法可能不太一样,但整体原则都是要将能给消费者带来空间体验的产品的成本降下来,让其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比如Rokid正在考虑,更多用AI的技术,来弥补OST路线在硬件方面的一些不足,以达到与Vision Pro的相近或类似的体验。

  “像Vision Pro的手势识别,主要靠多个摄像头发挥作用,但AR眼镜想要保持轻便,只能用1-2个摄像头。所以可能会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比如肌电传感器,不依赖于视觉,实现无死角更流畅的交互。”周军说。

  而从应用场景来看,B端保营收、抓盈利,C端走量、做品牌,依然是绝大部分企业的主流打法。不同的是,一些原来主要做B端生意的企业,在Vision Pro出来后,也开始在C端市场有所动作,纷纷推出自己面向C端消费者的XR产品。

  比如亿境的布局重心就发生了明显转变。“我们现在花了蛮多精力在C端。”石庆告诉数智前线,今年年初,在继续深耕B端市场的同时,他们也跟着苹果的脚步,推出了首款面向C端消费者的全新一代入门级MR一体机,售价只有一千出头,在海外市场受到了欢迎。

  石庆介绍,这款产品的定位是对标VisionPro做的一款入门级产品,“类似于满汉全席和沙县小吃的差距“,将试图与苹果形成错位消费群捕捉。

  开发者生态也是国内头部XR企业正在努力建设的方面。Rokid、XREAL等头部企业都已经重视到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建设。

  但生态建设并非易事,即便强大如苹果,在Vison Pro发售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应用生态问题。对于苹果以外的其他创业公司来说,这个建设过程只会更难。毕竟,XR行业并不像手机行业一样,在苹果之外,还有个安卓这样同样具有巨大号召力的操作系统。

  随着Vision Pro的真机入市,不少开发者已经在加速开发原生应用,丰富应用生态。可以看到,2月以来,芒果TV、携程、钉钉、Tik Tok等多家内容厂商都已相继都推出Vision Pro的原生应用或兼容版本。

  苏砚也向数智前线透露,小签科技正在开发基于Vision Pro的MR原生应用。“真机出来,肯定会带动一波开发者入场,但生态问题的解决,都还需要时间。”她说。

+1

来源:数智前线 作者:文|周享玥 编|周路平

延展资讯